客服系統到底是什麼?聊的不只是訊息,還有背後的服務流程

為什麼大家都在講「客服系統」?

這幾年你可能常聽到「客服系統」這個詞,因為顧客的期望真的變了。客戶現在要的已經不只是「有人回覆我的訊息」而已,而是無論什麼時候問、從哪裡問,都能得到一致又有效率的服務體驗。想像一下:你先在 LINE 提出一個問題,換到官網還能看到之前的對話紀錄,接著跑去實體門市,店員也知道你遇到什麼狀況並直接接著幫你處理。如果每個管道都能這樣無縫接軌,對顧客來說是不是超方便?有研究就指出,將近一半的客戶在不同管道重複描述問題時會感到挫折;相反地,如果客服體驗順暢統一,企業的顧客留存率可以提升約 25%。也難怪「全通路整合」會成為趨勢,傳統的單一客服工具在這種需求下就顯得力不從心了。


傳統客服工具為什麼不夠用了?

過去的客服多半靠電話,一對一即時通話雖然直接,但在多通路、多任務的現代服務場景下就很難招架。首先,電話客服是同步溝通,一個客服人員同一時間只能專心接一通電話,遇到旺季來電量爆增時,常常電話響不停,全部門的人手都不一定接得完。更別說有些公司的通話還要錄音存檔,事後想調出某通錄音常常像大海撈針。此外,電話溝通全靠口述,客服人員很難記住每個來電者上次說了什麼,隔幾天顧客再打來,可能又得重新說明一次,大家都浪費時間。更麻煩的是,如果這次詢問的問題需要跨部門協助,用電話很難把資訊無誤地傳遞給下一個人,容易出現溝通落差。

另一方面,顧客聯絡偏好的改變也讓傳統電話客服的效能打了折扣。年輕世代其實不太愛打電話,他們更喜歡用文字訊息或聊天室來解決問題。根據 Zendesk 的一份調查,有 65 %的千禧世代顧客更偏好傳訊息而非打電話;而在更年輕的 Z 世代當中,這個比例更高,約 74% 的 Z 世代傾向用聊天或社群媒體來尋求客服協助。也就是說,如果一家公司還死守著傳統電話專線,可能就無法滿足大批習慣線上溝通的顧客。種種因素讓企業意識到,光靠舊有的電話客服系統已經無法提供一致、高效的服務體驗,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。


有聊天視窗不代表就是客服系統
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:「好啊,那我在網站裝個線上聊天視窗、搞個聊天機器人,不就有客服系統了?」但有聊天功能 ≠ 有完整的客服系統。現在市面上很多工具主打提供聊天視窗或 AI 客服機器人,就號稱自己是客服系統,其實充其量只是即時通訊工具的等級,離真正的客服「系統」還有一大段距離。

一個真正好用的客服系統,重點不在於對外的聊天介面漂不漂亮,而是在於背後有沒有強大的管理功能流程協作能力。那些只有聊天功能的「假系統」,通常缺少以下這些關鍵要素:

  • 自動分派與工單管理:能夠將每個顧客請求自動轉成任務(工單),並按照設定的規則分派給適當的客服人員處理。沒有這種機制,訊息一多就容易手忙腳亂、遺漏問題。
  • 權限與角色控管:完善的系統會讓不同角色的人看到該看的內容、做該做的事。例如一線客服、主管、工程師可能有不同權限。這避免了資訊安全問題,也確保問題能順利往下流轉給對的人處理。
  • 團隊協作工具:包括內部備註、對話轉接、標籤分類等等功能。客服人員可以在對話紀錄上加註解、標記重要資訊,或者把對話轉給其他部門同事跟進處理,而不需要顧客重複說明。這些功能讓團隊協作更加順暢,每個客戶案件都有跡可循。
  • 數據分析與績效追蹤:好的客服系統會記錄並分析各種服務數據,例如回覆速度、解決率、客戶滿意度等等,生成報表供管理者檢視。沒有數據的支撐,團隊就很難找到服務的痛點並持續優化。

簡單來說,只會聊天的工具解決的是「有沒有人回覆」的問題,但「怎麼管理這整件事」才是客服系統的核心。像專業的全通路客服系統通常包含知識庫、工單流程、聊天機器人整合等多種功能,能夠統一整合客服人員手上的所有任務,讓追蹤進度、優先排序、回應查詢的流程都更輕鬆。同時,系統會儲存並整理完整的客戶資訊,方便客服人員提供一致且個人化的服務。這些背後的管理能力,才是一般即時通訊工具所沒有、但客服系統不可或缺的靈魂。


客服系統真正管理的是服務流程

很多人以為「客服系統不就是拿來跟客戶聊天的嗎?」其實聊天只是表面,客服系統背後管理的是從售前到售後的一整套服務流程。它就像一個任務協作中心,確保每一位顧客的需求都能被紀錄、追蹤、解決,讓團隊協同工作更加有效率。下面我們來聊聊,一套完善的客服系統如何幫助團隊提升服務品質:

  • 減少重複性工作:針對大量重複出現的問題,客服系統可以透過常見問題模板或聊天機器人來自動回應。這不僅讓顧客馬上得到答案,也解放了人力去處理更棘手的問題。有統計顯示,AI 聊天機器人最多能回答約 80% 重複性的標準問題,等於替客服團隊省下大量時間和精力。McKinsey 的研究也指出,引入 AI 後可將處理時間縮短 30%、客戶滿意度提升20%。由此可見,自動化工具用得好,確實能大幅降低客服人員的負擔。
  • 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:在沒有系統的情況下,客服遇到需要其他部門協助的問題時,常常只能透過 email 或口頭轉達,不僅慢還容易出錯。而客服系統可以建立工單來追蹤每個案件的進展,不同部門的人在同一個平台上就能接力處理同一件事情。比如說,客服收到一個商品故障的投訴,可以直接在系統中轉交給技術支援部門,同時附上詳細備註和對話紀錄,技術人員看到工單後就能馬上接手,不需要再向顧客重頭蒐集資訊。每個案件還能加上標籤方便分類,例如標記為「退款請求」或「VIP客戶」,讓後續管理和檢索更方便。這種系統化的協作方式大幅減少了內部溝通摩擦,顧客也不會在部門之間被踢來踢去。
  • 優化資源調度與應變:客服系統也有助於管理團隊資源。透過報表分析,管理者可以知道每種問題類型的量有多少、在哪些時段特別忙,進而做出調整。例如,發現每晚8點有留言高峰,就可以提前安排輪班人力支援;又或者透過分類統計,發現某類問題經常需要更高權限才能解決,那就可以考慮賦予一線客服更多權限或建立快速升級機制。遇到突發情況時,許多系統也允許即時增派客服人員加入線上對話,或是根據對話內容的關鍵字自動轉接給最適合的專員。總之,有了系統提供的即時數據自動化規則,團隊調度可以更彈性,不再像以前一樣事情來了才手忙腳亂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市面上的客服系統產品其實形態很多元,功能側重各有不同。大致上常見的類型包括:

  • 即時聊天/多通路客服平台:提供網站即時對話功能,並整合來自各管道(官網表單、Email、社群私訊等)的訊息到同一個介面處理,確保訊息與紀錄集中管理。
  • 客訴工單/任務管理系統:專門用來處理客戶投訴或服務請求的系統,以工單(Ticket)方式追蹤每個案件的進度,強調流程管控和跨部門協作。
  • 社群留言管理平台:針對社群媒體上的客服需求(例如 Facebook、Instagram 的留言和私訊)設計的工具,方便企業統一管理各社群管道的客戶互動。
  • AI 智慧客服/自動問答模組:以聊天機器人或知識庫為核心,透過人工智慧自動回答常見問題,24 小時待命減輕人力負擔,同時也能與真人客服無縫銜接。

很多企業會視自身規模和需求,選擇其中一種或組合多種方案。例如新創公司可能先從即時聊天工具起步,大企業則可能採用全通路平台搭配 AI 機器人。同樣被稱作「客服系統」,背後側重的功能其實千差萬別;重點是要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類型。


讓客服不只是最後一道牆,而是完成顧客心願的推手

理想中的客服系統,不只是為了回應訊息或擋下抱怨而存在,更是要讓整個服務團隊撐得久、走得穩。我們不該把客服人員看成公司最後一道不得不擋的牆,而應該讓他們成為最能協助顧客把事情完成的那個人。要做到這點,就離不開一套好的系統和流程。當每一次與顧客的互動都有系統做紀錄,服務過程有章可循,團隊才能從中分析調整,不斷優化下一次的表現。久而久之,每一通電話、每一則訊息都會累積成寶貴的經驗,讓你的服務水準越來越好,也讓客服團隊不再疲於奔命,而是越戰越勇,真正為公司和顧客創造雙贏的價值。

探索聊天機器人的未來,立即改變您的溝通方式!我們的創新技術將為您提供無與倫比的互動體驗,提升效率並增強客戶滿意度。不要錯過這個機會,立刻加入我們,開始體驗:https://www.firstline.cc/zh-tw/chatbot

參考資料:


已發佈

分類:

,

作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