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話銷售的生存法則

電話銷售別只談「效率」

這兩年,從事電話行銷的團隊普遍感受到接通率持續下滑

最近社群熱議的 iPhone iOS 26 新功能「來電篩選(Call Screening)」更突顯了這股趨勢。當陌生號碼打進來時,手機會先由 AI 代接,請對方說明來意,並即時轉成文字讓使用者判斷是否接聽。這代表陌生來電更難突破使用者的防線。

在台灣,NCC 也強化了防詐措施:先是國際來電接通時播放 7 秒語音警示,又規劃將所有網路電話一律顯示為 070,甚至評估新增接通時的語音提醒。再加上 165 防詐宣導、Whoscall 等來電辨識工具普及,以及智慧型手機內建的「將未知來電設為靜音」與 Google「電話」App 的騷擾警示,陌生號碼幾乎更容易被直接忽略或被系統攔下。

放眼國際,監管趨勢同樣收緊:美國 FCC 已將 AI 生成人聲明確納入 TCPA 所規範的「人工或預錄聲音」,未經同意撥打屬違法;FTC 更新《電話行銷銷售規則》,將「被引導自行撥入的技術支援」類型來電納管;英國 Ofcom 也要求電信業者攔截「海外冒充英國號碼」的來電,並更新來電顯示規範。

這些變化疊加起來,意味著來電攔截愈加嚴格、合規成本愈來愈高。粗放式、大量外撥的行銷手法空間正快速收窄。

別亂打;打之前先把三件事做對

第一,合規要先到位

基本盤要站穩,才能談後續擴張。

  • 留痕與覆核:完整保留名單來源、同意時間、拒絕紀錄與每通通話的核心資訊(含外包商資料)。在 165 宣導下,民眾被鼓勵檢舉與查證,沒有留存軌跡,很難證明清白。
  • 同意與拒絕權:使用個資行銷,必須有合法目的與同意。首次聯繫就要清楚提供拒絕管道,對方一旦拒絕,資料立即停用。這不是禮貌,而是《個資法》明確規範。
  • 話術與來電顯示:避免任何預錄、自動語音或號碼偽裝。NCC 已規劃將網路電話統一顯示為 070,並研議接通時加語音提醒,國際來電則一律加上 7 秒警示。若外撥供應商仍用混號碼等灰色行為,等於把公司置於風險中心。

非合規外撥(高風險)

「您好,我們這邊有最新的家電優惠,今天打電話給您是想推廣活動內容,您要不要先聽?」

合規外撥(低風險)

「您好,這裡是 XX 電商平台的客服小林,上次您在我們網站有訂購過智慧家電,今天來電是想提醒您本週有會員專屬優惠。如果您不希望再接到這類通知,我可以馬上幫您取消。」
(強調會員身份+交易脈絡,讓來電合理化。)


第二,把資料用在刀口上

大量撒網的模式已經不再可行。

  • 精準對象:每一通電話都要能回答「為什麼現在打給這個人」。名單應聚焦於有互動、有脈絡的族群,例如:官網留下需求、下載過內容、或曾與客服互動。
  • 陌生號碼風險:對完全陌生的名單,不僅轉換率低,還涉及個資法違規風險(拒絕後持續聯繫),更有被標記的品牌成本。
  • 七日爭議處理:電話成交多屬通訊交易,消保法保障七日內無條件解約。若契約、話術與售後流程沒接好,前端再快也只是「賣完就退光」。

電話接通:
「您好,我是 XX 健康管理中心的小張,上週您在我們官網下載了營養檢測報告,所以今天來電確認您是否需要我們的專員進一步說明。若您覺得目前沒有需要,我可以馬上註記,不再聯繫您。」

若對方回應:「我現在沒空。」
外撥人員:「了解,那我可以幫您約個方便的時間再致電,或是改寄 email 資料給您,您再自行參考。」

優勢點

  • 清楚揭露名單來源(官網下載)。
  • 互動脈絡明確,降低防備心。
  • 主動提供拒絕與替代方案。

第三,電話只是全管道的一個節點

電話應該被定位為輔助、加分的觸點,而不是孤立的主要銷售手段。

  • 角色定位:先在線上蒐集需求、鎖定意向,再用電話確認條件、解答疑慮;最終簽約或付款回到官網或 App 完成。
  • 效益:一來,陌生號碼靜音與標記已成常態,硬打只會被系統攔截;二來,通話時間縮短、體驗一致,投訴率隨之下降。

電話接通:
「您好,我是 XX 客服小陳,上次您在我們網站填過需求表單,今天來電是確認您是否需要我再補充一些細節,或幫您安排專員後續服務。如果方便的話,付款或正式簽約都可以直接在我們的官網/App 完成。」

若對方說:「我現在有點忙。」
外撥人員回應:
「了解,您要不要先看一下我寄的連結,等您有空再決定?如果需要再進一步解釋,我隨時可以再回電。」

優勢點

  • 來電有明確脈絡(官網表單)。
  • 電話只負責確認與解答,避免壓迫。
  • 簽約/付款回到線上系統,體驗一致、降低投訴率。

NCC 的防詐措施、智慧型手機內建防護,以及第三方標示服務(如 Whoscall),共同推動「陌生號碼難以被接聽」的生態。與其逆勢而行,不如順勢調整策略。

當 070 標示、國際來電警示、簡訊白名單逐步補上,165 查證工具再往前延伸,任何擦邊球的供應鏈都會被擠壓。唯有在 同意管理、來電真實、留痕完整 三個環節做到嚴謹的團隊,電話這個管道才有可能長久、可規模化。

消費者的態度變了:電話要會「做人」

今天的手機與通訊軟體已經內建攔截與標記功能,陌生號碼被自動忽略是常態。這不是「客戶難纏」,而是權力重新分配,使用者掌握主導權:要不要接、什麼時候接、接了要不要繼續,全在他。

因此,提高接聽意願的前提只有一個:尊重

  • 尊重時間:不要在忙線或休息時狂撥。
  • 尊重情境:避免硬插,給使用者選擇。
  • 尊重拒絕:一開始就提供明確的退訂或拒接方式。

電話行銷要回到原點:把通話視為服務,而非壓力

  • 開場即說清楚:為何打來、名單來源、拒絕方式。
  • 過程少用話術,多做確認。
  • 若對方沒空,主動提供替代方案:何時再打、或改以訊息補資料。

這種做法看似保守,實際上更有效,因為它換來信任與可持續的對話,而不是一次成交後的反感與退單。電話銷售不會消失,但它必須進化:成為一種有紀律、可被信任、值得被留下的對話。


參考資料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